杨威谈供给端变革 - 平台和厂商

2015-12-05 14:48:00 丨 来源:在线旅讯 丨 点击量:
11月28日,去哪儿网集团执行副总裁 & 机票事业群CEO杨威,出席在线旅讯2015“旅游国际机票新机遇”专业峰会,讲述国际机票市场的变革与机遇。
在线旅讯整理杨威先生发言实录,将陆续推出4篇“杨威谈供给端变革”系列深度分享以飨读者。本篇即为系列之4:机票供给端变革-平台和厂商。
 
在线旅讯“旅游国际机票新机遇”峰会杨威发言实录:
 
消费者其实对价格敏感度还是非常高的。目前为止,不知道多少人在双11买了很多东西,有多少东西我们用过吗,这也是为什么说短途旅游价格波动会对消费者产生很大刺激。
 
从数据量化分析、看弹性还是调研信息来看,都比较吻合价格是消费者的敏感因素,大概73%-77%,实际分析结构偏高一些,调研分析偏低一些。中国人不做决策的时候会说我非常大方,真正一讲的时候会讨论是否给我9折,给我10%的折扣,我会立即成交。
 
中国消费市场很多都是线下转到不转到线上,问题也在这儿,就是10%的折扣在线上不可以,但是在线下是可以的。反过来讲,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认为这件事情不好做,如果有人能做成也是最大的机会。如果能做到10%的优惠搬到线上,就意味着你能够建立双向的高频互动,这个时候平台的价值就非常高。
 
旅客对位移的敏感度排在第二位。国内旅客,四分之一的客人在多个城市、多个机场间选择,去欧洲的旅客几乎85%在多个城市、多个机场、多个国家之间做选择。美国主要是选择东海岸、西海岸。东南亚也是换国家了,去泰国还是去新加坡,很多时候也是随机的。
 
第三个是时间需求。我们判断中有一样东西是对的,绝大部分的中国旅行社目前对时间敏感度不高,超过50%。这个不高不是说非常宽裕,比如说前后隔一天,今天的白班和明天的早班和昨天的晚班对我来说影响不那么显著,大概超过一半人能接受这种变革。
 
但如果超过三天,今天的航班改到后天走,可能就不行了。我们做售后服务也深有体会,我们特别怕一三五、二四六飞的航班,原因是客人对这个容忍度几乎为零。这时候客人的敏感度回到价值敏感上。隔天飞的票,星期五的票和星期天的票价隔10倍行不行,答案可以,他不会转,剩下的才是其他。
 
如果有航空公司的朋友你们可能很不高兴了。航班号到底是什么东西?迄今为止我是不太理解的。从我们看到的所有数据来看,消费者也不太理解。中国有一批消费者尤其北京有一批消费者对国企很敏感,咱们非常爱国。
 
大数据有很多用途,我们之前大数据水平比较差,只能做运营优化。现在能够把数据用来做消费者的决策支持了。在这里面后面所有环节产生的内容会变回大数据源头,变成他决策的影响因子,最终导致这个地方的信息发生高频的迭代。
 
在未来的时间里,机票报价的水平,报价能力恐怕不再是核心竞争力了,恐怕还有很多公司还在继续投资,我要做非常好的运价引擎非常好的解决报价问题。我相信准确率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规模可能已经不那么重要。
 
规模不重要是两个原因,CPU确实越来越便宜,我们把报价分成两类,一类是逻辑性报价,一类是概率性的报价,一部分是根据行业规范讲,一部分不需要行业规范了,它本身是信息是资讯。
 
如果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不理解也不关心行业规范的,他只关心我要什么,我口袋里有多少钱,我愿意付多少钱,你做到什么样让我满意,其实就变成了消费目标、我的决策成本等等,这时候报价有那么重要吗?
 
依然至关重要,但绝对不是能够直接决定胜负的唯一因素。可能过去很多年里线下转线上,尤其是国际机票,大家如果说报价能力都是直接决定胜负的唯一要素。
 
我讲一个其他行业的事儿,我们经常碰到保险推销员,大家有没有人关注过保险业,比如说家庭财产保险,这个保险的品种中,中国有200多家保险公司,300多万从业人员,他们99%的业务卖几款产品,不到50款产品。这个问题最大问题在于,这个行业卖的是恐惧。
 
卖恐惧的时候,没有人的因素、没有情感因素引导比较难做。因为有人的因素,有情感因素引导,别说他告诉消费者有什么产品,就告诉保险销售人员有什么产品,一个产品推出,到这个产品真正和消费者见面,通常的周期在一个月以上。这已经是非常快的。
 
很多时候一个产品从推出到到达消费者,一个月过去。到开始有销售量一个季度、两个季度过去了。这款产品成为主销产品,年初做出来的东西如果年末可以持续,就是明星产品,设计这个产品的精算师和产品工作人员年底一般都会拿到七位数的红包。原因是这个产品确实太超前了,从业人员喜欢,消费者也喜欢,但是这种概率很小。
 
旅游业又站在到了互联网浪潮、信息互动的双向互动的浪潮,还是信息化经济变革最前沿的地方,也是目前为止我所知道的经济体里面,除了金融市场之外最领先的一个行业。金融行业其实还有很多做的不如我们好,他们做不到7×24小时服务。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