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土豪”安邦背后的神秘靠山?

2016-04-03 14:49:10 丨 来源: 丨 点击量:
“挥金如土”的安邦保险集团已经以“土豪”的形象深深扎根在美国人心中。
近期在争夺喜达屋的过程中,安邦更是以令人咋舌的142亿美元出价将万豪酒店逼到了死角。此时,人们不禁要问,安邦背后到底拥有着多大的靠山?
 
高频高额收购海外资产
 
在安邦“横刀夺爱”与酒店巨头万豪争夺喜达屋的商战中,这家2004年成立的公司备受市场关注,国外媒体BBC是这样介绍安邦的——作为一家汽车保险公司在宁波起家,背后却拥有一批强大的国营支持者。
 
仅仅过了10年,中国安邦保险集团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企业巨头之一,拥有丰富的国际投资组合,利益范围已经扩展至银行到传统中医。
 
不过,因其宏大的计划而闻名,背后拥有巨量现金支持,在每笔庞大花销面前从不手软的安邦仍然被认为是一家“不透明”的企业。
 
这家中国公司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还是因为去年以19.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纽约地标华尔道夫酒店,创下美国酒店有史上最高成交记录。
 
电影《闻香识女人》中最经典的一幕就是在华尔道夫酒店拍摄。
 
在很多人看来这一收购价格似乎有些离谱,因为根据一些计算,这相当于为每间客房支付超过130万美元。
 
本月初,安邦又以65亿美元买下了黑石集团旗下的地产投资信托企业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 Inc,从此又收获了一项新的收购记录——这将是中国大陆买家在美国成交的最高额度房地产收购。
 
对于此次收购,安邦将获得该集团旗下横跨全美的16处顶级奢华酒店,包括丽思卡尔顿、凯悦酒店、万豪国际以及位于硅谷和华盛顿的四季酒店,总计超过7500个酒店房间。
 
国际地产咨询公司莱坊国际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在海外购入地产资产的前20位中国大买手中,14家为房地产开发商,6家为保险机构和主权基金。其中,安邦保险是海外收购中最为活跃的保险机构。
 
如今,安邦在与万豪争夺喜达屋酒店的过程中再次获得全球关注。此前安邦曾3次试图收购喜达屋,而最新一次140亿美元的报价或许会让喜达屋芳心暗许。
 
2015年11月,世界两大酒店集团万豪国际和喜达屋达成协议:万豪以每股2美元现金加0.92股万豪股票收购喜达屋,总值122亿美元。但据说安邦那时已经有意向介入,但资金准备尚未到位。
 
今年3月14日,安邦领衔的财团“横空插足”,开价每股76美元全现金,高于万豪国际提出的每股68美元现金+股票。安邦的收购总价将为129亿美元,高于万豪提出的122亿美元。
 
3月18日,安邦将收购价提高至每股78美元,交易总价达132亿美元,解约金为5000万美元。
 
3月21日,万豪开始反击,大幅提高收购价至每股85.36美元,将新的收购总价升至136亿美元。喜达屋放弃了安邦的新报价,与万豪国际签署修订版并购意向书,并将解约金从4亿美元提高至4.5亿美元。
 
3月28日,安邦再度将报价上调至每股82.75美元,总价约为141.5亿美元,而且安邦采取的是特别土豪的全现金收购,新的收购要约将万豪逼到了墙角,安邦似乎已经锁定胜局。
 
土豪的靠山
 
那么在安邦于国外高频高额收购海外资产的背后,到底拥有着多大的靠山?
 
国外媒体BBC是这样报道的,安邦的董事长吴小辉在中国应该算是与政界关系最密切的大亨之一,49岁的吴小辉先生极少在公开场合曝光,被认为是“深居简出”,不过,去年曾在哈佛校招中罕见露面,并广泛提到了公司的投资策略。
 
他说道:
 
大家看到安邦近期这么多的投资动作,其实是我们国际团队在全球对于众多项目分析和判断的结果,他们在全球的累计飞行里程数大概可以来回月球两趟,我们的投资策略都是很谨慎的。在代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不但首战必胜,而且每战必胜,使考虑到在所有的底线情况下我们都能盈利。
 
我们的华尔道夫项目投资收益将会是非常丰厚的,我们会把两个塔楼改造成住宅,增值价值很高,我们还着重考虑了文化因素,我们把这个住宅地产项目打造好,同时会把酒店部分建成超五星级酒店,创造顶级客户体验,实现安邦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同时我们会增加一些中国元素。
 
中国企业蜂拥美国资产
 
保险公司通常被认为是运营最安全的公司,因为他们拥有足够的资本,而且往往投资于那些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
 
但是中国安邦可以说正在颠覆这一概念。
 
安邦前身为安邦财险,成立于2004年,起初注册资本仅为5亿元。而在10年多的时间里,现在在其网站主页上,安邦声称已经拥有超过1.9万亿元(3000亿美元)的总资产规模。
 
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安邦就已经通过一系列海外收购实现了转型,其中收购的巨型企业还包括一家比利时保险公司Fidea和德尔塔·劳埃德银行(Delta Lloyd Bank)。这一切收购行为都经过了保监会的批准。
 
在国内,安邦还耗资400亿元收购了民生银行(600016)多家地产开发商,一家风力涡轮机制造商,甚至一家传统中药材公司。
 
然而,鉴于中国保险业的利润率并不是很大,一些人对安邦在国外购置资产的能力表示了质疑。
 
BBC中国市场研究部门的总裁Shaun Rein反映,一些人对安邦资金方面的担忧有些多余,安邦单单在私人融资上面就已经吸引了几十亿美元的资金。他指出,“我们能发现很多中国企业正希望成为全球参与者。他们资本雄厚,而且气势汹汹。”
 
Rein将现在的中国企业比作80年代的日本企业,当时很多日本大企业通过购买海外竞争对手,以便让管理层的利益与他们的利益相一致。
 
但Rein指出,在海外收购上,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企业主要是想购买海外的品牌、技术和管理诀窍。
 
显然,面对国内经济的不断放缓以及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对安邦来说,他们将自己的赌注下在了那些相对安全并极具威望的美国资产上,还有很多其他企业也在走这条路,比如中国化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海航63亿美元收购Ingram Micro,海尔54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中联重科(000157)49亿美元收购Terex等等。
分享到: 收藏